台灣花茶最早起源可追溯到清代,歷經日據時期的茉莉花茶,到戰後光後普及,再到現代養生風潮與年輕化創新,呈現多元面貌。無論客家庄的油菊桂花,還是現代品牌的跨界創意,花茶已從傳統走向生活美學,成為現代人茶飲文化與養生的日常之一。

一、當茶遇上花 台灣花茶的傳奇
據歷史考證1865英國人陶德(John Dodd)引進泉州安溪烏龍茶進入臺灣,1873臺灣傳統重發酵烏龍茶滯銷,茶商將滯銷的茶葉運往福建燻花加工,外銷至南洋受到廣大的歡迎。開啟台灣花茶歷史,最初以烏龍茶或綠茶為基底,加入茉莉、桂花等香氣花朵,增添風味也帶來視覺與嗅覺享受。這種「茶遇花」的巧思,使花茶逐漸走入台灣人的生活。
二、日據時期 花茶產業鼎盛發展
日據時期北臺灣花茶是以茉莉、秀英、黃枝等薰製的包種花茶或稱包花茶,曾經是當時出口最多的茶類,屢屢創下外銷茶的銷售佳績,主要銷售南洋各地以及滿州,但卻很少人知道這段歷史。當時的花茶不僅外銷,還逐漸普及於本地市場。台灣出現專門種植茉莉花的花農,與茶行形成上下游合作,帶動地方經濟,也讓「花茶」成為時尚飲品。

三、戰後至經濟起飛 花茶走入家庭與餐桌
1950–70年代,台灣家庭飲茶習慣逐漸形成,花茶因其香氣迷人、價格親民,成為宴客與送禮的首選。許多人都記得家中茶罐裡總有一包茉莉花茶,那是逢年過節的溫暖味道。花茶也因為「清香不苦澀」而受到女性與年輕人的喜愛。


四、八〇年代 花茶的轉型與挑戰
台隨著手搖飲文化興起,傳統花茶市場受到挑戰。年輕世代逐漸轉向多變的茶飲,花茶被視為「老一輩的茶」,市場逐漸縮小。不過正因如此,一些茶人開始思考如何轉型,例如將花茶結合冷泡、冰鎮方式,讓它再次走進年輕世代生活中。

五、千禧年後 養生花草茶風潮再起
2000年後,由於養生健康意識抬頭,無咖啡因的「花草茶」開始風靡。菊花、玫瑰、薰衣草、洋甘菊等花草茶逐漸普及,強調助眠、舒壓、養生功效。台灣消費者也因此重新認識「花茶」,不再只是茉莉花茶,而是有多樣化的「花茶養生飲品」推陳出新。

六、客家花茶文化 油菊與桂花的獨特角色
台灣客家文化中,花茶扮演重要角色。客庄盛產油菊,菊花入茶被視為養生佳品,而桂花則常與烏龍茶結合,香氣迷人。這些特色花茶不僅是地方文化的延伸,也成為觀光旅遊的賣點。許多遊客到新竹、苗栗,必定會體驗桂花茶與菊花茶。


七、時代創新時尚 台灣花茶品牌崛起
近年來,許多年輕茶品牌將花茶重新包裝,例如用桂花烏龍、玫瑰紅茶、薰衣草綠茶製作手搖飲,或推出茶包、冷泡茶,讓花茶更符合現代生活需求。更有品牌結合甜點、調酒,將花茶打造成「時尚飲品」,甚至出口海外,讓世界認識台灣花茶。


花茶的魅力,在於不僅是飲品,更是一種生活美學。無論是日常的一壺茉莉花茶,或是一場融合花與茶的體驗活動,花茶都能帶來愉悅與療癒。未來花茶不僅保有傳統風味,也將與觀光、養生、餐飲美學結合,成為台灣茶另類文化的重要亮點。
台灣花茶常見問題 Q&A
延伸閱讀推薦:
👉 探索台灣茶多元製茶工藝入門
👉 桃竹苗客家茶庄台灣茶哪裡最有名
👉 走進茶香時光隧道 台灣客家茶文化館全攻略
👉 當台灣茶商遇見 Z 世代時 品牌如何再創新變革
👉 共生旅居·社區互助·地方創生
👉 農業部茶改場茶葉知識庫
想了解更多歡迎來加入「台灣茶知識及地方創生園地」line群,任何問題隨時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