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長青茶原名「埔中茶」或「松柏坑茶」,為台灣南投縣名間鄉松柏嶺的特產茶。其歷史可追溯至清朝,茶區位於八卦山南端即開始種植茶樹。早期茶葉知名度不高,茶農生活困苦。1975年,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先生巡視松柏嶺,品茗後對其香氣和口感讚賞不已,遂命名為「松柏長青茶」,自此聲名大噪,被選為最具代表臺灣著名十大名茶之一。

一、從「埔中茶」到「長青小茶王」起源
南投縣名間鄉的茶樹品種多元豐富,從一開始的武夷品種、青心烏龍、青心大冇,到推廣的臺茶12號(金萱)、臺茶13號(翠玉),四季春、臺茶18號(紅玉)等,可說是擁有最豐富也多樣化品種的茶區。
早期因內銷市場規模小,茶農生活清苦,蔣經國總統對松柏長青茶的命名不僅提升了茶葉知名度,這段歷史成為當時地方最輝煌的時期,才讓地方有較具體的行銷團結共識。也象徵著政府對農業和地方產業的支持,開始導入最新的生產技術、機械跟製作技術、品種改良,包括現代化製茶、GABA技術、台茶編號品種育種等優勢,正式把這裡打造成台灣茶產區中的知名品牌。
二、氣候地理與客家茶鄉風情:松柏嶺的風土條件
名間鄉位於臺灣南投縣西部,濁水溪北岸,東鄰集集大山,北以新街旱溪鄰接南投市,西以八卦山斷崖為界。松柏嶺位在南投名間鄉 海拔約200–400公尺之間,屬於中低海拔台地型茶區。氣候溫和、夏季涼爽,日夜溫差較小、雲霧適中,加上紅土台地質地、排水良好,有助於茶樹生長與葉質肥厚。
居民以客家族群為多,農業與客家文化交相融合,每年茶季亦舉辦茶文化節慶。松柏嶺遊客中心(茶文化主題館)是重要教育與旅遊據點,展示茶業發展、茶具應用與在地歷史,深具沉浸體驗價值,1990 年代後不少年輕青農返鄉、投入品牌經營,帶動松柏長青走向文創時代。茶區文化逐步活絡,產業也與旅遊、文學與設計議題結合,也有更多茶鄉旅程故事值得年輕人發掘。
三、製程工藝與茶類定位:松柏長青茶的製茶技法解析
松柏長青茶屬於台灣烏龍茶中半發酵類型,發酵程度介於10–20%,焙火程度通常為輕焙或中焙,旨在保留茶葉原香與茶湯順口。
採用四季春、青心烏龍、台茶12號(金萱)與台茶13號(翠玉)等茶樹品種最為適合。
松柏長青茶的製茶工藝:
採摘:嚴選對開芽一心二葉嫩菁,確保原料的品質和香氣充足。
萎凋:將採摘後的茶菁進行自然萎凋,使水分蒸發,促進茶葉的自然氧化發酵。
殺青:透過高溫殺青,停止發酵,軟化茶葉,並鎖住茶葉的綠意和香氣。
揉捻:透過揉捻,使茶葉成型,並增強茶湯的香氣和滋味。
烘乾:將揉捻後的茶葉進行烘乾,去除多餘水分。
成品檢驗與包裝: 最後,經過嚴格的質量檢驗後,將茶葉進行包裝。
此外,製作過程中也十分注重解塊步驟,以避免悶住香氣,並排除多餘水氣。
四、茶乾到茶湯:初得松柏長青茶風味體驗
茶乾外觀:
深綠帶銀毫或金緑亮澤、條索緊結但不過於彈性堅硬。沖泡後茶湯呈現清澈的黃綠至淡黃色,視覺明亮鮮活、不渾濁。
茶湯香氣:
以野花香、桂花、梔子花香為主,茶湯入口清新、甘甜且具有滑順感。無論熱泡或冷泡皆適合,熱茶能感受花香層次,冷泡則能帶出自然甘甜與輕盈果香,非常適合年輕族群與夏季消暑飲用。
品茶後感受:
喉韻乾淨回甘,有「尾韻不散、茶氣清爽」的印象,共通點是非常耐泡、甘甜、強勁的烏龍味,喉韻強的滋味,也是蔣經國當時點名的『香、濃、醇、韻、美』特色茶。


五、推薦松柏長青茶輕旅行探訪路線
半日遊推薦:
•上午抵達松柏嶺遊客中心,參觀展廳並體驗茶葉萎凋、揉捻與沖茶學習。
•接著至茶園進行採茶觀察或自然步道散步,感受紅土台地與茶田交織之美。
•茶屋品茗:享用松柏長青茶搭配在地小點或客家擂茶甜點,再購買特色茶品與冷泡包回家。
一日遊推薦:
•早上:從名間老街出發,品嚐客家小吃後前往茶博館參觀與體驗。
•中午:安排茶農家中用茶午餐,包山草仔粿或茶葉入菜料理。
•下午:參訪茶園進行採茶與手作茶葉課程,並與茶農互動。
•傍晚:探訪八卦山脈觀景點,拍攝茶田與夕陽映照之美;結束前於當地茶室品味煎茶,搭配山景聊茶事。


更深入探索,延伸學習: 探索台灣茶多元製茶工藝入門 ; 用青春煮一壺茶:台灣新茶人的故事 ; 多元風味感動人心的台灣茶去哪裡買 ; 台灣高山茶哪裡最有名 ; 桃竹苗客家茶庄台灣茶哪裡最有名 ; 外連結 共生旅居·社區互助·地方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