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一口台灣八大經典茶一次了解!

你可能知道台灣茶很有名,但…你真的喝懂了嗎?
什麼是清香?什麼是熟香?鐵觀音和東方美人是同一種茶嗎?
別怕!這篇就是為你這位「新茶友」打造的超簡單入門指南!
不同茶葉怎麼做?製茶工藝簡單比喻
為什麼台灣茶這麼厲害多元?
台灣茶種在山裡、雲裡、水氣中,白天晚上溫差大,讓茶葉發展出更細緻的香氣與甜味。每一片茶葉,都是天氣與職人的合作成果!
國外朋友看過來:英文小幫手
中文茶名 | 英文說法(常見翻譯) |
綠茶 | Green Tea |
條型包種茶 | Baozhong Tea / Pouchong |
清香型烏龍茶 | Light Aroma Oolong |
熟香型烏龍茶 | Roasted Oolong |
鐵觀音 | Tieguanyin Oolong |
東方美人茶 | Oriental Beauty / Bai Hao Oolong |
紅茶 | Black Tea |
紅烏龍茶 | Red Oolong |
💡 給初學者的選茶建議
• 喜歡清爽 : 綠茶、包種茶、清香烏龍
• 喜歡有層次 : 熟香烏龍、鐵觀音
• 喜歡甜香 : 東方美人、紅烏龍
• 喜歡濃口 : 紅茶、紅烏龍
八大台灣茶類,一次搞懂!

台灣的茶種琳瑯滿目,不過若要快速掌握脈絡,可以從「八大經典茶類」來切入。這八種茶分別是:綠茶、條型包種茶、清香型烏龍茶、熟香型烏龍茶、鐵觀音、東方美人、紅茶與紅烏龍。它們的區別,主要來自「發酵程度」、「焙火方式」與「製作工藝」,這就像烹飪中不同的料理手法與火候調整,即使原料相同,也會煮出天差地遠的風味。
首先是綠茶,這是最「年輕」的茶,也就是完全不經發酵,讓茶葉保有最接近原始植物的清香與營養。台灣綠茶以三峽碧螺春最為著名,其特色是口感清爽、湯色翠綠,非常適合冷泡飲用。製程上,綠茶經過「殺菁」來阻止酵素發酵,之後快速乾燥保留色香味,因此喝起來像是在喝山林早晨的空氣。
再來是包種茶,又稱「文山包種」或「條型包種茶」,主要產自新北市文山區。它屬於輕發酵茶,發酵程度約10–20%,外型呈條索狀。因為處理過程中注重保留香氣,喝起來常帶有蘭花香或茉莉花香,被譽為「香得像花的茶」。包種茶也因為其清香與低焙火處理,成為許多年輕人初入茶界的首選。
接下來是兩種風格不同的烏龍茶:清香型與熟香型。清香型烏龍如高山茶、凍頂輕焙茶,講求發酵控制在20–30%,並採低焙火,保留更多花果香與原始茶氣;而熟香型烏龍則像凍頂烏龍、老茶等,會進行中~重度焙火,使茶湯轉為橙紅,味道更厚重且耐泡,帶出烘焙堅果香與熟果味。
鐵觀音是另一種焙火茶的代表,原本是福建傳入,但台灣發展出在地版本,位於木柵的「台灣鐵觀音」特別著名。它的焙火程度高,發酵也較重,因此茶湯呈深紅橙色,香氣帶有炭焙、焦糖與陳香的複合感,適合愛喝「有溫度、有深度」的茶友。
東方美人,號稱台灣最有貴族氣息的茶,發酵度可達60–70%,是少數會被「小綠葉蟬咬過」的茶,因為小蟲咬傷會促使茶葉轉化成天然蜜香。其茶湯呈金紅色,香氣如蜂蜜與熟水果般甜潤,喝起來像喝果汁一樣令人驚豔。
最後兩者是偏紅茶系的:台灣紅茶與紅烏龍。紅茶是全發酵的產物,揉捻明顯,茶湯深紅、口感濃厚,是許多手搖飲與奶茶的基底;而紅烏龍則是台灣近年創新的茶款,結合烏龍的回甘與紅茶的甜潤,焙火適中,是介於紅與烏龍之間的完美平衡款,常被年輕世代稱為「最會講故事的茶」。
💡 小知識補給站
• 茶的「發酵」不是發霉,而是讓茶葉氧化,轉化香氣與風味。
• 焙火時間越久,茶湯會越深色,味道越「溫潤厚實」。
• 茶泡得太久會變苦,建議3分鐘內喝掉第一泡!
從茶菁到茶湯-製茶工藝深度解析

喝茶時,你是否曾想過那一片葉子,經歷了什麼才變成杯中那片金黃?台灣茶的迷人之處,不僅在於香氣與滋味,更在於那一整套「職人級的製茶工藝」。從採摘開始,每一步都需要時間、技術與經驗,才能成就一款有靈魂的好茶。
製茶流程大致可分為:採摘 → 萎凋 → 攪拌(浪青)→ 殺菁 → 揉捻 → 烘焙 → 乾燥與成型。不同類型的茶,會在其中幾個步驟上做出調整。例如,綠茶的特色在於「不發酵」,因此關鍵在於快速殺菁、保留鮮綠;而紅茶則是「全發酵」,要讓茶葉充分氧化出甘醇紅香。
- 採摘:一心二葉,是最常見的採摘標準,代表茶芽加兩片嫩葉。高品質茶多為手工採摘,特別是東方美人,需要挑選被小綠葉蟬咬過的葉片,可不是亂摘一通!
- 萎凋(wilting):這一步是將鮮採下來的茶葉靜置,讓水分略為蒸散,同時酵素開始微發酵,是影響香氣的第一關。綠茶會跳過這一步,東方美人則特別講究這階段的氣候與時長。
- 浪菁(攪拌與搖菁):這是烏龍茶專屬步驟。茶菁經過反覆攪拌與靜置,讓葉緣摩擦受傷進行部分氧化,內含物轉化出特殊香氣。這個步驟需要極高的手感判斷,一次搖菁失準,可能整批茶風味欠佳。
- 殺菁(fixation):殺菁是用高溫抑制茶葉的酵素活性,阻止發酵進一步進行。綠茶與包種茶特別重視這一步,火候控制要剛好,太生會苦,太熟會悶。
- 揉捻與解塊及團揉:讓茶葉成條狀或半球型,也有助於茶汁釋放。紅茶這步尤為劇烈,要徹底揉捻使細胞破碎以利發酵。烏龍茶則講求「半球型」工藝,如凍頂或高山茶。
- 焙火與乾燥:茶的香氣靈魂!焙火會賦予茶葉不同層次的焦糖、堅果、甚至龍眼乾香。清香型茶輕焙至乾即可,熟香型或鐵觀音則需反覆焙火調香。
這些步驟看似繁瑣,其實每一道都是茶職人的「手工時間」。天氣不同、濕度不同,每一步都得調整。有些高級茶一天只能做一斤,因為每一次搖菁都得等它「呼吸」完成。也因此,台灣高品質茶無法大量工業製作,講求的是「小量精品」。這份「慢」,正是茶的魅力。它讓人靜下來,學會等待,也學會尊重自然與人手的價值。
喝茶也能看色彩-茶湯色澤與口感的關係

你曾注意過杯中的茶湯顏色嗎?從清澈嫩綠、金黃明亮、橙紅琥珀到深紅如酒,每一種顏色都是茶葉經歷的見證。茶的顏色,反映了發酵程度、焙火手法與泡茶技巧,而這些視覺訊息,其實也能「預告」你即將喝到的味道。一般來說,茶湯顏色越淺,味道越清新爽口;越深,風味越厚實濃郁。
讓我用顏色作為入門,來分類八大茶類的口感地圖:
• 綠茶(0%發酵)→ 淡黃綠色,茶味清爽、草本感強、帶有鮮活的苦澀感。
• 包種茶(10–20%發酵)→ 淺金黃,帶明亮綠光,入口滑順、花香明顯。
• 清香型烏龍(20–30%發酵)→ 金黃色至蜜黃,回甘明快,口感圓潤。
• 熟香型烏龍(30–40%發酵+焙火)→ 橙紅透亮,茶湯飽和,帶焙火與甜熟果味。
• 鐵觀音(中高發酵+高焙火)→ 深橙紅,入口有厚度,炭焙與陳香明顯。
• 東方美人(60–70%發酵)→ 琥珀金紅,味道甜潤、蜂蜜與果乾香氣濃郁。
• 紅茶(全發酵)→ 深紅至紅棕,帶有黑糖、果乾、麥芽香。
• 紅烏龍(高發酵+中焙火)→ 紅寶石色澤,香氣華麗、層次飽滿。
怎麼選茶不踩雷?給新手的入門建議
「我想喝茶,但不知道怎麼選!」——這可能是每位新茶友的共同煩惱。面對琳瑯滿目的茶罐與名稱,該從哪裡下手?其實,就像選衣服、挑香水一樣,選茶也有方法,只要從「口感偏好」、「場合需求」、「沖泡方式」三方面著手,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第一杯茶。
依照「風味偏好」選茶
✅ 清爽派 → 推薦綠茶、包種茶、清香型烏龍。適合夏天喝、冷泡也好喝,像喝高山空氣。
✅ 甜香派 → 推薦東方美人、紅烏龍。天然蜜香、果香迷人,像喝蜜果氣泡水般迷人。
✅ 厚實派 → 推薦熟香型烏龍、鐵觀音、紅茶。適合冬天喝、搭配甜點最合適,有療癒感。
依照「生活場合」選茶
☀️ 早上通勤 → 建議冷泡清香烏龍或紅烏龍,提神醒腦不刺激。
📚 下午閱讀 → 東方美人或熟香型烏龍,香氣陪伴心靈放鬆。
🍰 聚會搭配 → 紅茶最百搭,可加奶加糖,搞定所有甜點。
🌙 晚上舒眠 → 包種茶冷泡低溫釋放、不刺激睡眠,香氣溫潤。
依照「沖泡方式」選茶
想快速方便 → 紅烏龍、東方美人冷泡效果佳。
有時間儀式感 → 建議用蓋杯泡高山烏龍或鐵觀音,觀察三泡變化。
外出方便 → 現在有很多高品質的瓶裝茶選擇,記得選擇「無糖、標明茶種」的產品。 待續….
如果想更深入探索,也可參考這幾篇文章: 探索台灣茶多元製茶工藝入門 ; 細談台灣特色茶-台灣茶的歷史 ; 認識台灣茶種類的入門指南 (下) ; 外連結 共生旅居·社區互助·地方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