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竹苗客家茶庄台灣茶哪裡最有名

走入台灣的客家庄,你不只會聞到醃菜與米食的香氣,更會感受到那藏在茶香中的歷史與勤奮。客家人自清朝中葉移民來台,為了避開平原的族群衝突,紛紛往山區拓墾。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他們靠著勤儉持家的精神,將山林開墾成茶園,讓茶成為自家經濟的重要支柱,也悄悄釀造出台灣最具特色的在地茶文化。

尋訪客家茶庄之旅

從山城到茶鄉:客家茶文化的源起

客家茶區遍布北、中、南台灣,尤其以新竹、苗栗、高雄與屏東等地最具代表性。這些地區的氣候多為丘陵或山區微氣候,白天日照足、晚上溫差大,特別適合茶樹生長,造就出蜜香、熟香、清香等風味各異的茶款。

茶對客家人而言,不只是飲品,更是待客之道。傳統客家家庭有句俗諺:「人來先請茶,茶後才請飯」,可見茶在社交、日常與禮俗中都扮演重要角色。婚喪喜慶、拜神祭祖,茶總是不可或缺。

從山城走向茶鄉,從庄頭走向世界,客家茶文化不斷轉型,但不變的,是那股誠摯待客與與土地深深連結的茶香精神。讓我們就從新竹北埔的膨風茶開始,展開這場香氣十足的庄頭茶旅吧!

北埔膨風茶:茶與風的戀曲

在新竹縣的北埔,一個充滿客家風味的小鎮,膨風茶(又稱膨風仔茶)就是這裡的驕傲。所謂「膨風」,其實是形容茶葉經過製作後膨脹的外型,又因早年茶販為了促銷,以誇張手法吹捧茶品風味,久而久之「膨風茶」就成了這種茶的地方名稱。其實它正是一種清香型的條索狀包種茶,帶有自然花香與微熟果韻,是北埔地區的代表性茶品。

北埔膨風茶的特色在於茶葉外型捲曲緊結、條索完整,色澤墨綠帶金。沖泡後茶湯呈淡黃明亮,入口有著清甜與柔和的桂花香氣,尾韻中帶一絲成熟果實的香味,適合熱飲也適合冷泡。此茶的工藝採輕發酵(約15–20%)、輕焙火製法,能夠保留茶葉本身的清新風味,同時也讓香氣不易消散。

除了茶鄉的自然與技藝,東方美人的故事還牽涉到台灣茶業歷史上一位傳奇人物——姜阿新,人稱「茶業大王」。姜阿新出生於北埔,自年輕起便投身茶葉買賣,他不僅大力推動茶葉出口,還在日治時期建立現代化製茶廠,將東方美人與其他優質台灣茶遠銷歐洲,特別是在英國皇家與法國貴族圈中聲名大噪。當地傳說中,東方美人茶的名稱就是來自當年英國女皇因品茗後讚歎其香氣,給予了如此優雅的名稱。

姜阿新家人

姜阿新於1930年代在北埔興建宏偉的巴洛克式洋樓作為居所與辦公場域,象徵茶業的榮景。然而光輝過後,姜家命運也如茶湯起伏,因家族經營與時勢變化,最終姜阿新的女婿廖運潘接手後無法持續茶業規模經營,終於在20世紀末期面臨破產,連洋樓都曾作為抵押借款的一部分而走向沒落。

所幸,這段歷史並未隨時間消逝,如今的「姜阿新洋樓」經修復成為北埔文化資產與茶業歷史的見證地,其後代子孫成立「姜阿新教育基金會」由子孫帶領解說其過往歷史,吸引無數旅人參觀。從一杯茶到一棟洋樓,我們看到的不只是風味,更是一段交織著榮耀與美麗哀愁的時代記憶。

北埔姜阿新洋樓

峨眉東方美人:小綠葉蟬的神秘功臣

峨眉鄉位於新竹縣東南方,群山環繞、水氣繚繞,是客家茶鄉中不可不提的一站。而這裡最聞名遐邇的代表茶款,正是「東方美人」。這款擁有美麗名稱的茶,不僅風味獨特,連製茶的祕密都藏在一隻小小的昆蟲身上-小綠葉蟬。

東方美人是一種重發酵、輕焙火的白毫烏龍茶,茶葉芽心銀白,葉緣捲曲如螺,色澤紅綠相間,泡開後茶湯橙紅透亮,帶有天然的熟果香、蜂蜜香與成熟花香。與多數茶類不同的是,東方美人必須依賴「小綠葉蟬」在夏季咬過茶芽,使茶葉產生防禦性化學反應,進而生成一種天然香甜的蜜香成分,這也成為東方美人獨特韻味的關鍵。

除了曾潤廷、陳瑞書知名製茶師外,富興茶廠的曾正章也致力於茶業教育,傳承茶文化,這些製茶師傅共同努力,讓峨眉東方美人茶成為新竹縣的代表性特產。,後來結合有機農法與生態茶園理念,開創出能持續吸引小綠葉蟬棲息的自然棲地。他說:「我們不是驅蟲,而是養蟲。」這句話說出東方美人茶的核心精神:用生態養出風味,用等待釀出香氣。
東方美人不只是峨眉與北埔的驕傲,更象徵著自然與人力合作的奇蹟。在這片山谷中,一隻葉蟬、一片嫩芽、一壺琥珀茶湯,共同成就一段跨越物種與時代的芳香傳奇。

關西綠茶:新竹茶魂的傳承

關西蒸鮮綠茶

說到新竹關西,多數人會想到仙草、仙人掌與豆腐乳,但其實在地人最引以為傲的,是那一壺綠意盎然的關西綠茶。這裡的綠茶,不僅歷史悠久,更承載著一段屬於客家人與自然共生的美好記憶。關西鎮地處新竹南方,四面環山、氣候濕潤,尤其春夏交際時分,山霧飄渺、水氣充沛,是茶樹成長與製茶的絕佳時節。

從台灣光復時期開始,關西就是北台灣綠茶外銷的重要基地。當時由「黃正敏」老師引進蒸菁技術,讓台灣綠茶首次走出國門,遠銷日本、東南亞與歐洲,尤其是20世紀中葉後期,台灣綠茶更外銷至北非如利比亞、摩洛哥與突尼西亞等地,用於當地的日常薄荷茶混調飲品,成為當時重要的創匯產業之一。這段歷史不僅讓關西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步,也寫下客家茶業走向全球的重要篇章。

當地製茶職人如「黃正敏」老師,則是守護這份茶魂的重要人物。他是關西沙坑地區「惠美壽茶業」的主理人,承襲家族三代製茶傳統,堅持以自然農法栽培茶樹,並親自研發綠茶冷泡包、炭焙綠茶粉等創新商品,讓年輕人能在忙碌中也享受一杯自然好茶。黃老師也積極投入茶旅推廣與茶鄉導覽,讓更多人了解綠茶的製作歷程與文化價值。

三灣熟香包種:熟中帶香的家鄉味

苗栗縣三灣鄉,位於大湖與南庄之間,是一個四季分明、地勢起伏的小山城。這裡因地處內山地帶,氣候溫和、雲霧繚繞,極適合茶樹的栽培。三灣最有代表性的茶品,莫過於「熟香包種茶」,它承襲包種茶工藝,卻又以中發酵、重焙火為核心,發展出屬於當地獨有的熟果香、炭焙韻。

苗栗縣三灣鄉,位於大湖與南庄之間,是一個四季分明、地勢起伏的小山城。這裡因地處內山地帶,氣候溫和、雲霧繚繞,極適合茶樹的栽培。三灣最有代表性的茶品,莫過於「熟香包種茶」,它承襲包種茶工藝,卻又以中發酵、重焙火為核心,發展出屬於當地獨有的熟果香、炭焙韻。

近年來,三灣以「一梨三茶」產業推廣模式嶄露頭角,「一梨」指的是著名的三灣高接梨,「三茶」則為熟香包種、蜜香紅茶與手採烏龍,三灣農會與青農合作發展農村品牌形象,也建立完善的觀光農業設施,形成極具魅力的休閒農業聚落。
來到三灣,不妨安排一場茶旅小旅行,上午體驗採茶與製茶課程,中午享用客家風味餐,下午造訪茶園老街或參與「茶與梨的下午茶」市集活動,最後帶上一包熟香包種回家,是既放鬆又能深入了解客家茶文化的一日遊行程。

客庄擂茶體驗

如果想更深入探索,也可參考這幾篇文章: 探索台灣茶多元製茶工藝入門 ; 認識台灣茶種類的入門指南 (上) ; 認識台灣茶種類的入門指南 (下) ; 細談台灣特色茶-台灣茶的歷史 外連結 共生旅居·社區互助·地方創生

聯絡我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