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茶樹品種全攻略 創新與茶湯風味解析

台灣茶樹品種多樣,從紅玉、金萱、翠玉,到最新推出的台茶26號,每個新品種都因應不同氣候與市場需求誕生。本篇以台茶編號與研究機構的培育成果為主軸,帶你淺顯易懂地了解各品牌新品種的風味特色與育種背景,初學者認識台灣茶樹必讀簡明指南。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之茶樹品系 2028

聯絡我們

一、台灣茶樹育種歷史與研究背景

台灣的茶樹栽培與改良,有著超過百年的歷史。早在日據時期,日本總督府便建立茶業試驗場(即今日的桃園楊梅區茶業改良場 TRES 前身),當時主要目的以出口導向的烏龍與紅茶,為滿足日本與歐美市場需求。隨著戰後國際茶市場競爭及台灣社會經濟轉型,消費市場逐漸從外銷轉向內需,茶的風味偏好與需求也開始改變。

茶樹育種的研究方向,最初注重「產量」與「抗病蟲害」,因為農村需要能穩定有產量的茶樹品種。1980 年代後,為搶占消費市場商機強調茶葉品質與風味,台灣茶業走向「高品質精緻化」路線,強調高山茶、特色茶與特殊香氣。也因此誕生紅玉(台茶18號)、金萱(台茶12號)、翠玉(台茶13號)等特殊風味品種的主因。

茶種子發芽期

茶樹育種需要漫長及歷經 10–20 年以上的雜交、田間試驗與茶風味鑑定,才能正式命名並推廣。例如紅玉就是由緬甸阿薩姆大葉種與台灣原生山茶雜交而成,歷經多年試驗,才成為台灣紅茶的代表性品種。

二、台茶編號與新品種命名方式

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附屬製茶試驗場」(現今的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便開始茶樹品種改良工作。當時選育的品系包括「青心烏龍」、「青心大冇」、「大葉烏龍」與「硬枝紅心」,這些是後來育種的重要親本。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育成之茶樹品種介紹(上)

1969年茶業改良場成立後,針對成功育成的茶樹新品種,給予「台茶+編號」的正式名稱,例如台茶12號(即金萱)、台茶18號(紅玉)、台茶20號(迎香)等。這些編號依照育成的順序排列,具有清楚的系統化脈絡。對於之前已有之茶樹選育品種,賦予「台農」編號以之區別,例如由青心烏龍實生苗選育出的「臺農8號」,這些台農系列茶樹品種是後續育種的基礎。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育成之茶樹品種介紹(下)

除了「台茶編號」之外,部分品種也會搭配通俗名稱,以利推廣。例如台茶12號的官方名稱是「金萱」,因為具有柔和奶香,容易被大眾記住。台茶13號被命名為「翠玉」,凸顯其花香清雅的特徵。這樣的命名策略,不僅保留了專業上的識別性,也讓市場端更容易行銷。
另外有些品種沒有正式的台茶編號,例如「四季春」,這是農民自發選拔出的高產量品系,因為一年四季皆可採收而得名。雖然缺乏官方台茶編號,但在市場上卻佔有重要地位。這也說明了台灣茶樹品種的多樣性。

金萱茶樹
四季春茶樹

傳說小故事:
依據三七茶堂資料「四季春」其實不叫「四季春」,張文輝茶師將其命名為「六季香」。原因該品種茶樹在木柵的氣候條件下,一年可摘製六次茶,每次製作出來的茶葉都很香。

三、經典新品種代表 金萱、翠玉與四季春

金萱(台茶12號)、翠玉(台茶13號)與四季春,台灣茶市場上最具代表性的茶樹品種之一。

•金萱 : 1981 年推出,因其獨特的「奶香」與產量優勢,很快受到茶農與消費者歡迎。與傳統青心烏龍相比,金萱茶樹更易管理,產量可高出 20–50%,適合製作烏龍、包種茶甚至紅茶,金萱冷泡茶尤其受年輕族群喜愛。
•翠玉 : 推出於 1981年,以花香見長,帶有野薑花或檳榔花香。茶湯清爽,入口滑順,適合偏好清香型烏龍茶的消費者。翠玉茶園分布於南投、嘉義高山茶區,常與金萱並列為新世代茶飲代表。
•四季春 : 1970 年代由民間農民發現與繁殖,因「一年四季皆可採收」而得名。其香氣明顯、帶淡花香,成本較低,廣泛用於手搖飲與出口市場,茶飲產業的重要茶底之一。
這三個品種的誕生,奠定了台灣在 1980–2000 年間,茶葉能同時兼顧「風味」與「市場需求」的雙重基礎。

南海茶道金萱茶
松柏嶺 四季春茶

四、紅茶新品種的崛起 紅玉、紅韻與祁韻

台灣紅茶在日據時期曾風靡國際,尤其以魚池紅茶(阿薩姆種)出口為主。然而隨著印度與斯里蘭卡紅茶崛起,台灣紅茶一度衰退。直到紅玉(台茶18號)的推出,才重燃台灣紅茶的榮光。

•紅玉(台茶18號):由阿薩姆種與台灣原生種雜交而成,茶湯呈深紅色,帶有肉桂、薄荷與焦糖香,口感厚實,成為日月潭魚池紅茶的代表。
•紅韻(台茶21號):具果香與焦糖甜香,適合單品沖泡或調配茶飲。
•祁韻(台茶23號):茶湯甘甜柔和,香氣雅致,具耐旱抗病特性,適應力強。
這些紅茶品種的推出,使台灣紅茶再度走向國際市場,並成功打出「精品紅茶」的國際定位。

日月潭紅玉紅茶(台茶18號)
日月潭紅韻紅茶(台茶21)
大晃祈韻紅茶(台茶23號)

五、新育種成果 台茶20號與台茶26號

隨著市場需求不斷變化,農業部茶業改良場持續推出新一代茶樹品種。
•迎香(台茶20號): 茶樹樹勢強健,香氣獨特,適合製作烏龍與紅茶。
•豐鶴(台茶26號): 2020 年正式公布,特色是產量高、適合機械採收,能降低勞力成本。茶湯濃郁厚實,尾韻悠長,市場潛力大。
這些新品種的推出,不僅符合農業現代化需求,也符合國際市場趨勢,兼顧了「品質」與「產量」。

臺茶26號對比青心柑仔內含成份
迎香高山烏龍茶(台茶20號)
臺茶26號茶湯及茶乾

六、茶樹品種與茶湯風味的對應關係

不同茶樹品種,因其基因特徵與製茶方式不同,會展現出獨特風味:
•紅玉:薄荷與肉桂香 → 適合濃厚紅茶。
•金萱:奶香 → 適合烏龍、包種、冷泡茶。
•翠玉:花香 → 適合清香型烏龍。
•四季春:高香 → 適合手搖飲與日常沖泡。
•台茶26號:濃厚口感 → 適合高產量茶園與大宗商業飲料茶市場需求。
這些差異,使得台灣茶業發展更具多樣性,也讓消費者能依個人口味選擇不同品種。

茶樹品種台茶編號 風味特色與用途
紅玉台茶18號結合緬甸阿薩姆與台灣原生種,茶湯鮮紅,帶薄荷、肉桂與焦糖香。
金萱台茶12號奶香滑順、葉厚芽密,適合包種、烏龍與紅茶,產量比青心烏龍高20–50%。
翠玉台茶13號香氣像野薑花或檳榔花,多用於濃香型烏龍與包種茶。
四季春無台茶編號名稱來自採收頻率高(全年皆可),香氣明顯,手搖飲料常用。
台茶26號(豐鶴)台茶26號最新高產量品種,樹勢直立,適合機械採收,茶湯湧現濃厚餘韻,適合手搖及商業飲料茶需求。

茶樹新品種的推廣,不僅影響茶農生產效益,更影響台灣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以金萱與四季春為例,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豐鶴(台茶26號)若往商業茶方向發展,讓廣大手搖飲市場有穩定茶底來源,間接推動了台灣茶飲文化的全球化。
而紅玉、紅韻等紅茶品種,則提升了台灣茶在精品市場的地位。這些茶不僅在國際比賽中屢獲佳績,也吸引了海外消費者,成為「台灣茶精品國際化」的重要橋樑。

關於台灣茶樹品種 常見問題 Q&A

延伸閱讀推薦:
👉 探索台灣茶多元製茶工藝入門
👉 台灣茶怎麼做?一步步帶你認識製茶工藝
👉 茶仙的秘密 認識台灣茶工藝最佳入門教材
👉 台灣茶粉茶湯色彩繽紛 多元且浪漫的色票
👉 台灣茶國際化崛起 如何打進全球茶市場?
👉 共生旅居·社區互助·地方創生
👉 農業部茶改場茶葉知識庫

想了解更多歡迎來加入「台灣茶知識及地方創生園地」line群,任何問題隨時 聯絡我們

聯絡我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