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茶分類方式多元,常見大多依「氧化發酵程度、茶樹品種、製茶工藝、產區、外觀形狀」等方式區分。從鮮爽的綠茶、層次豐富的烏龍,到濃郁的紅茶,各具魅力。掌握分類方法,不僅能幫助新手挑選適合茶款,也能更深入探索台灣茶的風土與工藝之美。

一、認識眾多台灣茶有不同滋味的入門秘訣
台灣茶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如果沒有藉一些分類方法,消費者很容易混淆。分類不只是方便記憶,更能幫助我們理解茶葉的製茶工藝、香氣與滋味的秘密。例如,同樣是烏龍茶,因為製程、氧化發酵度時間不同,就可能發展出不同的花香、果香或熟果蜜香等迷人風味。

二、依「氧化發酵時間程度」分類
最常見以茶葉的氧化發酵程度不同分類,風味差異極大。
•不氧化發酵茶:如綠茶,茶湯清爽、帶青草香。
•部分氧化發酵茶:烏龍茶最具代表,台灣高山茶多屬此類,香氣層次豐富。
•全氧化發酵茶:紅茶,滋味濃郁、帶果香或蜜香。
•後氧化發酵茶:如普洱或黑茶,茶湯醇厚,帶陳年風味老茶。

三、依「茶樹品種」來分類
台灣擁有眾多優良茶樹品種,但目前最常見的茶樹品種:
• 青心烏龍:台灣高山茶主要品種,香氣細膩。
• 金萱:帶奶香與花香,常作輕發酵烏龍。
• 四季春:香氣高揚,價格親民,適合日常飲用。
• 青心大冇:東方美人茶的最佳,帶有獨特的蜜香和果香。




四、依「製茶工藝」來分類
一般製茶大致流程:
・採摘(採菁):第一步採摘一心一葉或一心二葉的嫩芽,採摘可分手工採摘和機器採摘。
・萎凋:採摘茶菁(茶葉)靜置,使水分蒸發,有助後續氧化和香氣形成,分 日光萎凋和室內萎凋。
日光萎凋:將茶菁攤在陽光下,利用陽光熱能使水分蒸發。
室內萎凋:將日光萎凋後的茶菁移至室內陰涼處,繼續讓水分蒸發控制溫度、濕度,促進氧化。
・揉捻:機器或人力將茶菁揉捻,捲曲成條狀,破壞細胞,促進茶葉內含物釋放。
・殺菁:高溫殺死茶葉氧化酶,防止過度氧化,茶葉變得柔軟,利於後續的揉捻。
・乾燥:將茶葉烘乾,降低至3%含水量,除菁味和澀味,延長保存期限。
・烘焙(部分茶類):部分茶品,如凍頂烏龍茶,經過烘焙,提升茶葉的香氣和滋味。

五、依「產區特色」來分類
台灣茶有濃厚的地域性,茶區的氣候、海拔、土壤都會影響茶質。
1.北台灣茶區 : 宜蘭縣松羅茶區、雙北市坪林、石碇、南港、文山地區等。桃園龍潭、復興區、苗栗縣峨眉茶區。
2.中台灣茶區 : 台中市梨山茶、八仙山茶區。 南投縣包含名間、鹿谷、竹山、魚池等地、日月潭紅映紅茶聞名。雲林縣古坑茶區、嘉義縣阿里山。
3.南台灣茶區 : 高雄六龜與屏東三地門。
4.東台灣茶區 : 鹿野紅烏龍與花蓮瑞穗蜜香紅茶
5.高山茶區 : 梨山、阿里山、杉林溪與合歡山之巔
六、依「茶葉外形」來分類
茶葉外觀也能區分種類:
•球形或半球形:凍頂烏龍、高山茶。
•條索狀:文山包種、紅茶、碧螺春。
•果球碎形:酸柑茶。

七、依「飲用場合與功能需求」來分類
近年市場更注重「消費場景」的分類:
•日常茶:價格親民,適合日常飲用。
•送禮茶:高單價特殊茶、紀念限量茶。
•功能茶:強調保健養生、低咖啡因需求。

新手不妨先從香氣明顯、沖泡容易的茶入門,如金萱或四季春。想追求高雅茶氣,可試高山烏龍,喜歡濃厚口感的,紅茶或重焙烏龍會是好選擇。最重要的是「多嚐試」,找到屬於自己心中真正喜的第一杯茶。
茶葉常見問題(Q&A)
延伸閱讀推薦:
👉 探索台灣茶多元製茶工藝入門
👉 桃竹苗客家茶庄台灣茶哪裡最有名
👉 走進茶香時光隧道 台灣客家茶文化館全攻略
👉 當台灣茶商遇見 Z 世代時 品牌如何再創新變革
👉 共生旅居·社區互助·地方創生
👉 農業部茶改場茶葉知識庫
想了解更多歡迎來加入「台灣茶知識及地方創生園地」line群,任何問題隨時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