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茶商正面對Z世代的消費新潮流,從天仁茗茶、台灣農林的百年底蘊,到京盛宇的精品茶體驗、鮮茶道的現萃手搖,各品牌以創新行銷、跨界合作與數位社群經營,重新詮釋茶文化,成功吸引年輕族群關注並走向國際市場。

一、台灣四大品牌的源起 從茶行走向生活風
在台灣茶領域天仁茗茶穩穩運行如恆星 1953起家、1961第一家門市,1975年公司化,之後一路擴張到海外,衍生出複合式茶館「喫茶趣」與 ToGo 外帶型態,將「買茶」變成種可坐可逛、也能外帶日常體驗。2025夏,天仁海內外直營據點仍相當可觀,持續扮演連鎖龍頭角色。
台灣農林底蘊更老,可追至1899三井物產台灣設廠,推動近代製茶與紅茶外銷,從日據時期一路到戰後工業化與品牌脈絡,最早把台灣茶推向全世界。


新世代表京盛宇,創辦人因為一杯梨山茶而入坑,2009把「紫砂壺手沖/冰鎮」搬進城市裡吧台,從視覺流程都年輕化,主張一杯純茶也能像精品咖啡被體驗與分享。
手搖系的先驅鮮茶道(Presotea)把「鮮萃」變成招牌敘事,強調產地與工序透明,從台灣出發、佈局海外市場,讓年輕人熟悉手搖杯入口,卻仍喝到產地與製法的故事。
這四品牌,代表了「連鎖茶專賣」「百年產業品牌」「新派精品沖煮」「全球化手搖」,共同把「台灣茶」長輩老記憶,升級成年輕人時尚風格。
二、面對地表最強對手時 國內外競局怎麼打?
當年輕人習慣轉向便利即飲流行風,傳統購茶葉逐漸下滑。同時手搖飲百家爭鳴,新式茶飲風潮快速爆款,海外市場又面臨中國大陸、印度、斯里蘭卡等強大規模與成本競爭優勢,四大品牌台灣茶商的競爭核心分析如下:
台灣茶品牌商優勢對照表 | |
品牌商 | 核心優勢 |
天仁茗茶 | 依靠海外子公司天福集團多年經營,建立全球通路與供應鏈系統,穩居老字號地位 |
台灣農林 | 將百年歷史轉譯成年輕人語言,結合商業茶與消費端品牌體驗,B2B與B2C互補 |
京盛宇 | 提供高辨識度的現場沖煮體驗,與精品咖啡與時尚茶吧形成差異化 |
鮮茶道 | 在手搖飲激烈市場中,以國際擴展、穩定供應鏈、食安與在地化,並以爆款新品維持品牌價值 |
三、競爭逆轉勝的關鍵 怎麼把「創新創意」變成「流量」?
台灣茶品牌策略亮點比較表 | ||
品牌商 | 經營策略 | 說 明 |
天仁茗茶 | 複合式茶館 | 2000年推出『喫茶趣』,把買茶升級成喝茶吃茶點的體驗館,還有外帶快取店型,讓不同世代都能輕鬆接 |
台灣農林 | 百年品牌再敘事 | 百年商業茶經驗與歷史包裝成『品質保證』,讓餐飲業與消費者都能放心選購,成功翻新老品牌形象。 |
京盛宇 | 現場手沖與冰鎮 | 用紫砂壺、秤重與時間曲線現場沖泡,推出隨身瓶與儀式感門市,打造精品茶飲的第一印 |
鮮茶道 | 手搖品牌「鮮萃化」 | 主打『鮮萃+產地故事』,補足手搖飲在茶底品質缺口,吸引年輕人為好茶付費,透過海外展店提升品牌能見度。 |


四、Z 世代喜歡怎樣被「種草」?四招創新行銷策略
台灣茶品牌再創新對照表 | ||
品牌商 | 策略重點 | 說 明 |
天仁茗茶 | 把門市變成體驗場域 | 『喫茶趣』用植栽、燈光、餐食做成舒適喝茶空間,ToGo 滿足通勤族與外帶需求。 |
台灣農林 | 把供應鏈做成信任制 | 提升 B2B 採購信心,公開茶底與供應來源,讓品質實力變賣點。 |
京盛宇 | 泡茶工藝變成數位影音內容 | 把沖泡過程搬到吧台,低角度拍手作細節、短影音 15~60 秒,看了就想喝一口。 |
鮮茶道 | 把手搖飲做得更新鮮 | 主打立即新鮮『真/健康/品味』,減少負擔的好味道+海外拓點,讓全世界看見台灣茶。 |
五、產品力從茶園到杯中的「好喝滋味」
天仁茗茶 : 擅長系列化產品覆蓋多價位帶,從茶葉、即飲到茶點,把「一次買齊」做成優勢,海外據點與集團化供應鏈,讓穩定度成為品牌記憶。
台灣農林 : 百年工藝與產地網絡,服務餐飲的大宗需求,發展零售包裝,對消費者認知「台灣農林=穩定台味底蘊」。
京盛宇 : 產品與體驗綁在一起單品茶清楚、沖煮曲線透明、冰鎮與手沖兩套劇本都能學回家,適合把咖啡族轉化為「茶也能玩出風味」。
鮮茶道 : 把「鮮萃」內化成流程標準,讓門店大量複製標準化口感與香氣,國際化網站與門市策略,讓年輕人旅遊時會主動尋店打卡。


六、通路與電商虛實整合 線上種草、線下體驗
線上:
四家皆經營自家官網/商城,京盛宇著重內容導購(故事頁+產品頁的無縫設計),天仁茗茶與台灣農林強調商品齊全與信賴感,鮮茶道在社群上分享創新調飲、健康、真材實料。
線下:
天仁茗茶:靠密集據點與複合式門市建立高黏著與高可見度
京盛宇:選擇形象型門市,每家店都是品牌展演體驗區
鮮茶道:靠加盟與海外拓點擴張「杯數版圖」
台灣農林:主打各國內/外知名大飯店、大型知名高檔餐飲

七、品牌的 8 個行動 怎麼繼續圈粉?
1.把門市變創作場 : 給年輕人拍攝的視覺點(吧台、光影、茶席),創造消費者話題分享 (UGC)。
2.讓產品說人話 : 清楚茶區、品種、風味,用色票放上茶湯顏色。
3.泡茶工藝搬上短影音 : 30~60 秒「沖泡 ASMR/剪影」,每週固定更新。
4.會員當好友 : 用季節限定、線下杯測、線上直播開箱,會員更像同好。
5.聯名系列 : 與甜點、酒吧、藝文、運動品牌時尚聯名,讓茶到生活場景。
6.把 ESG 說清楚 : 追溯產地、友善耕作、減塑包裝環保。
7.把海外布局在地化 : 門市菜單與視覺留 30%在地元素,提高當地共鳴。
8.把供應鏈當賣點 : 與像桔揚等獲獎原料,強調「好喝背後的系統」。


總之Z 世代不喜歡老套無趣、無變化、無話題老人茶,他們要的是可參與、可分享、可理解的茶。當天仁茗茶以體驗場景承接日常、台灣農林用百年工藝守住穩定大量供應茶需求端、京盛宇把展演結合現場體驗、鮮茶道把便利即飲變得更「鮮真」,台灣茶就能跳脫傳統約規形象,變成年輕生活的一部分。下一步,把這些好故事說得更短、更美、更真,讓每一口滋味,都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


茶葉保存問題 Q&A
更深入探索,延伸閱讀: 探索台灣茶多元製茶工藝入門 ; 用青春煮一壺茶:台灣新茶人的故事 ; 桃竹苗客家茶庄台灣茶哪裡最有名 ; 外連結 共生旅居·社區互助·地方創生 ; 農業部茶改場茶葉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