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有哪些茶葉種植及生產茶區?
台灣茶葉產區主要分布於中南部,其中南投縣是目前最大產量的產茶區,占全台茶園面積的39%。其他還有各縣市知名重要的茶葉產區,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嘉義縣、新竹縣、桃園市、苗栗縣、台東縣、宜蘭縣、雲林縣、高雄縣、花蓮縣和台中縣。根據農業部資料,台灣主要茶區可分為六大產區,包括鹿谷茶區、玉山茶區、阿里山茶區、杉林溪茶區、梨山茶區和大禹嶺茶區。這些茶區各自擁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孕育出不同獨特風味的台灣茶品,展現了台灣茶葉的多樣性與人文風情。
農業部官方認定六大茶產區

鹿谷茶區:
位於南投縣鹿谷鄉,凍頂烏龍茶的發源地,也是台灣重要的茶葉產區之一。
玉山茶區:
包含南投縣信義鄉和嘉義縣阿里山鄉的部分地區,以高山茶聞名,產製的茶葉品質優良。
阿里山茶區: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是台灣重要的茶葉產區,以生產阿里山高山茶而聞名。
杉林溪茶區:
位於南投縣竹山鎮和鹿谷鄉一帶,海拔較高,所產茶葉多具高山茶特色。
梨山茶區:
位於台中市和平區,以生產梨山高山茶而聞名,茶葉品質優良。
大禹嶺茶區: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是台灣海拔最高的茶區之一,所產茶葉深受喜愛。
北台灣茶區:文山包種的花香故鄉
北台灣的茶區以新北市的坪林、石碇、深坑、汐止以及台北南港為核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茶種便是「文山包種茶」。文山包種茶又被譽為「花香茶之王」,是台灣烏龍茶系統中極具代表性的一支,屬於輕發酵、條型包種類,香氣幽雅清新,風味柔和、甘潤,是北部茶區百年茶產業的代表。
文山包種茶的茶葉外觀為條索型,色澤翠綠偏黃,製茶工藝講求殺菁、做青、揉捻與乾燥的精細控制,尤其重視低溫慢乾以保留茶葉中的花香精油成分。其湯色呈現淡黃綠,明亮清澈,入口滑順,帶有天然蘭花香或梔子花香,喉韻清長。早期包種茶多以碳火烘焙,今日則多以電焙與日曬相輔,使香氣更穩定清香。
文山地區年均雨量達2500mm,氣候溫潤、山嶺雲霧繚繞,對茶葉的品質極有助益。加上北部土壤以砂質壤土為主,排水性佳,使茶樹根系發展健全,提升茶湯的甜潤感。坪林區現為台灣重要的水源保護區之一,政府對農藥與肥料使用限制嚴格,使當地茶葉在無毒與自然耕作方面領先其他地區。
除了茶品本身,坪林亦擁有「坪林茶業博物館」等文化據點,每年更有包種茶比賽與地方茶文化節慶,推動茶文化教育與觀光發展。當地茶農多為家族傳承,代代以手工摘採與製茶為榮。傳統與創新並行,文山包種不僅出口日本與香港,也在年輕世代中透過冷泡與茶點搭配形式重新流行起來。

💡小知識補給站:
宜蘭縣: 松羅茶區
雙北市: 地理位置以新北坪林、石碇、南港與基隆為主要種植區。文山地區的文山包種茶為主要茗茶產地,其茶葉特色、外型、花香特色與歷史淵源,也是文山包種的花香故鄉。
桃園市: 紅韻紅茶、東方美人茶(椪風茶)是代表茶品。
新竹縣、苗栗縣: 峨眉茶區以東方美人茶為主茶品。
中台灣茶區:凍頂與杉林溪的熟香韻味
中台灣是台灣茶業的重要核心地帶,尤其以南投縣為代表,轄內鹿谷鄉、名間鄉、水里鄉與竹山鎮等地茶園遍布,氣候溫和、山勢多變,造就多樣化的茶風格。其中,「凍頂烏龍茶」可說是台灣茶走向國際的先鋒,也是中台灣最具歷史與文化價值的代表性茶品。杉林溪茶則以高山茶之姿,展現淡雅與清幽的滋味,是中台灣茶區中走向精品化發展的代表。
凍頂烏龍茶原產於南投鹿谷鄉凍頂山一帶,為半球型烏龍茶,屬中發酵(約30%)與中至重度焙火,具備濃厚的焙火香與熟果甜香。其茶葉色澤墨綠帶黃、葉緣緊實捲曲,沖泡後茶湯呈橙黃至琥珀色,入口圓潤醇厚,回甘深遠,為冬季與節慶贈禮的熱門茶品。凍頂茶的焙火工藝極為講究,傳統上以炭焙為主,講求火候控制與回火技巧,現代也引入電熱焙火以提升穩定度。
南投的名間鄉則以生產比賽茶著稱。每年春秋兩季舉辦的「比賽茶評鑑」活動,為當地茶農帶來品牌化與高價競爭空間。比賽茶在製程上更為精緻講究,從茶菁採摘、做青到焙火,每一步都力求達到色香味的極致。獲獎茶品常拍賣至數十萬元以上,成為政商名流與收藏家追捧對象。
杉林溪茶則位於南投竹山鎮與水里鄉交界,海拔高度約1200至1800公尺,屬高山茶範疇。其茶湯清透、香氣內斂,具高山氣特有的蘭花香與高冷甜氣。杉林溪茶區由於地勢陡峭、水氣充足且日夜溫差大,極適合茶樹緩慢生長、養分累積,使茶葉口感細緻、層次豐富,並具備耐泡特性。
地產風土方面,南投地區多為黏質壤土或紅土,保水性強、養分豐富,加上四季分明、雨量適中,使茶樹能適應長期栽種。鹿谷與杉林溪亦有豐富林相與生態系,常見與茶園共存的鳥類、蕨類與台灣原生植物,形成自然共生農業模式。
在文化層面,中台灣茶農大多為客家或閩南族群後裔,代代從事製茶產業,並深信「茶是人品的延伸」。傳統製茶工坊與茶文化館比比皆是,如鹿谷的製茶教育農場與凍頂茶文化館,不僅保存傳統工藝,更開放遊客親身體驗製茶流程。茶鄉同時也擁有豐富節慶,如「鹿谷茶香節」、「比賽茶頒獎茶會」等,讓茶成為連結社區與文化的重要平台。
凍頂與杉林溪茶區不僅延續了台灣茶的深厚基礎,更透過比賽制度與品質控管,奠定台灣高級茶在國際市場的口碑與價值。
💡小知識補給站:
台中市: 梨山茶、八仙山茶具代表特色。
南投縣: 產茶鄉鎮眾多,包含名間、鹿谷、竹山、魚池等地,其中鹿谷鄉以凍頂烏龍茶聞名,日月潭以台茶18號紅映紅茶聞名。
雲林縣: 古坑茶區,每年舉辦國際茶評比競賽
嘉義縣: 阿里山茶以知名的高山茶。
南台灣茶區:高雄六龜與屏東三地門的鐵觀音系統
南台灣的茶區雖不如中北部普遍廣為人知,但其在風味與風土上卻具有極為獨特的在地魅力。其中以高雄六龜與屏東三地門為主要茶鄉代表,出產具有深厚焙火香、厚實滋味的鐵觀音與熟香烏龍茶種。這些茶品融合了閩南焙茶技術與原鄉山地氣候條件,展現出台灣南方茶的奔放與內斂兼具的個性。
六龜區位於高雄市東北方,屬荖濃溪流域山谷地帶,地勢海拔約在300至1000公尺之間,氣候溫暖、濕度高,是台灣少數可於冬季持續採茶的區域。六龜鐵觀音茶屬於中至重發酵、重焙火之烏龍茶品類,外觀呈半球狀,色澤油亮墨綠,沖泡後茶湯橙紅透亮,香氣為炭焙香、熟果香與微微焦糖氣息,口感厚實滑順,極具老茶養成的潛力。
六龜茶的製作工藝承襲福建安溪鐵觀音的傳統技術,特別重視做青(攪拌與發酵階段)與焙火(乾燥與香氣塑造)的掌握。傳統上講求「三焙三復」,意即反覆焙火三次,歷時數日,使茶湯更顯醇厚並增強保存性。當地茶農多以手工製茶為主,部分新世代農友也開始引進電熱焙火與低溫儲藏,延續並創新鐵觀音的風味表現。
屏東三地門則是台灣原住民族魯凱族與排灣族聚居地,當地所生產之山茶多以自然農法為主,強調無農藥、友善環境之耕作方式。茶葉品種以青心烏龍與原生山茶為主,茶品多帶有野韻與香木氣息,湯色偏深黃至紅棕,香氣濃郁而具深層口感,是結合地貌、生態與人文的自然之味。
地產氣候上,南台灣雖氣候較熱,但因六龜與三地門多處山區海拔較高,且常有午後雷陣雨補足濕氣,加上日夜溫差尚足,因此茶樹能穩定生長。南部地區多為礫質壤土與沖積土,排水良好,利於根系向下深植,提升茶葉厚度與回甘力。
人文方面,六龜地區歷史上為移墾地區,閩南與客家族群混居,各自帶來焙茶與製茶技術,逐步融合成今日六龜鐵觀音的風格。當地亦有茶產業文化館與導覽步道,如寶來、不老等地設有茶葉推廣中心與體驗活動。三地門則強調以部落文化為核心,常見茶藝結合原住民樂舞、編織或圖騰元素,發展出具觀光吸引力的「茶+部落」融合式體驗。
南台灣茶區雖在茶業整體產值中占比較小,但其產品多具獨特性與文化連結性,逐漸成為特色市場中的亮點。例如部分六龜熟香烏龍被日本市場視為「東方焙茶系」的代表茶款,亦有年輕品牌以三地門野放茶推出限量收藏品,成功打入高端市場。
總結而言,南台灣茶雖非主流,但因地處山區、氣候特殊與人文豐富,使其成為台灣茶系中極具個性與潛力的茶鄉代表。
💡小知識補給站:
高雄市六龜、高樹、三地門等茶區的中重發酵茶、鐵觀音與特有焙火風格。
東台灣茶區:鹿野紅烏龍與花蓮瑞穗蜜香紅茶

東台灣擁有台灣最原始且自然的茶區風貌,尤其以台東鹿野與花蓮瑞穗、舞鶴一帶最為人所知。東部地區地廣人稀,自然資源豐富,具備有機農業推動條件,因此發展出具永續、自然與創新色彩的茶葉產業。當地代表茶品有「鹿野紅烏龍茶」與「瑞穗蜜香紅茶」,兩者皆以高發酵與特殊香氣聞名國際。
鹿野位於台東縱谷地帶,四周環山,氣候日照充足且日夜溫差大,適合茶葉累積糖分。鹿野紅烏龍茶是近年來由台東茶改場與在地茶農共同開發的新型茶品,融合紅茶的高發酵與烏龍的回甘特性,製程上以青心烏龍為主體,發酵程度達60~80%,再經中度焙火,成品茶湯呈現紅寶石般色澤,香氣融合熟果、蜜糖與花香,口感圓潤甘甜、層次豐富。
紅烏龍的誕生不僅代表工藝上的突破,更呼應了當地對於茶產業轉型的需求。在傳統烏龍市場競爭激烈之下,鹿野茶農另闢蹊徑,以紅烏龍打出獨特風味與市場區隔,並結合冷泡、瓶裝茶等現代消費型態,成功吸引年輕與國際族群關注。目前鹿野紅烏龍已成為台東地區主要出口茶品之一,深受新加坡、日本與歐美市場喜愛。
相較之下,花蓮瑞穗、舞鶴一帶則以蜜香紅茶為主打。蜜香紅茶原理源自於小綠葉蟬吸食茶芽所引發的自然發酵與防禦反應,使茶葉產生天然蜜果香與熟果氣息。這類紅茶使用台茶18號(紅玉)或青心大冇為主,發酵程度高達95%以上,不需焙火即有自然甜香,湯色鮮紅明亮,滋味醇厚滑順,尾韻綿長。
花蓮茶區大多坐落於山谷間,海拔高度從200到600公尺不等,常年雲霧繚繞、水氣豐沛,並因土壤多為沖積砂礫與火山灰壤,極具通氣與保水性,適合茶樹根系深層發展。這種環境不僅提升茶樹抗病性,也有助於茶葉香氣與甜度的自然轉化,特別適合推動無毒與自然農法種植。
人文風土上,東台灣茶農多為返鄉青年與第二代茶業經營者,他們不僅重視傳統技藝,也擅長導入行銷、設計與品牌經營概念,推動在地茶文化向生活化、觀光化發展。瑞穗鄉、鹿野鄉皆設有茶園體驗農場,提供採茶、製茶、品茗與手工茶皂DIY等活動,吸引大批遊客。
此外,東部茶鄉強調環境永續與社區參與,例如許多茶園加入有機認證與生態農業系統,與野鳥、螢火蟲共生。地方節慶如「鹿野紅烏龍節」、「瑞穗蜜香茶文化季」等,不僅強化了茶與土地、社區的連結,也使茶成為傳遞環境與文化價值的媒介。
綜合而言,東台灣茶區代表了台灣茶產業從傳統走向創新的重要力量。無論是風味表現、農法思維還是品牌包裝,鹿野紅烏龍與瑞穗蜜香紅茶皆充分體現「在地深耕、國際接軌」的理想,是茶香與自然人文共舞的典範。
💡小知識補給站:
從台東縣鹿野高台延伸至花蓮縣瑞穗、舞鶴等地,介紹紅烏龍與蜜香紅茶的創新與自然農法。
總之尋找台灣茶味道,可以先了解台灣茶的六大產區和特色茶種類,然後選擇適合自己的熟悉的管道,親自前往產地或茶葉專賣店,或是透過網路推薦及評價購買,好茶未必一定挑選昂貴,只要自己喝得舒服愉快這就是好茶,就能在家品嚐台灣茶的獨特風味。待續….
如果想更深入探索,也可參考這幾篇文章: 探索台灣茶多元製茶工藝入門 ; 認識台灣茶種類的入門指南 (上) ; 認識台灣茶種類的入門指南 (下) ; 細談台灣特色茶-台灣茶的歷史 外連結 共生旅居·社區互助·地方創生